张家口资讯网-张家口综合信息网站,提供张家口最新鲜、实用的生活资讯! 2024-04-28
微信扫码关注
看新鲜资讯

资讯网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钩沉|张家口牙商:见证中国传统商业制度

来源: 河北新闻网 发布日期: 2021年02月18日 浏览: 10599

张家口大境门长城。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


明朝中后期,在张家口大境门长城外形成的“贡市”和“茶马互市”边贸市场,沟通了内地与边塞的贸易。


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、皮毛、药材、毛织品、银器等,在这里换成了丝绸、茶叶、瓷器和白糖。张家口成为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。


在长城脚下的互市贸易中,最活跃的人群当数牙商,几乎所有的商品交易过程都有牙商参与。


明清时期,处在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前沿地带的张家口牙商,成为中国传统商业制度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。


大境门外马市牙商通过“捅袖袖”暗语交易。张彦台供图


长城脚下的“茶马互市”


大境门,位于张家口市最北端。门楣上,1927年察哈尔督统高维岳书写的“大好河山”四个颜体大字,苍劲有力,颇为壮观。


1368年,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修筑北方长城,大境门段长城得以修葺。后于1485年和1546年,大境门段长城再次得以修筑,并建成来远堡与小境门。1644年,在小境门西边建成大城门,称为大境门。


“境门”意为边境之门。大境门与山海关、居庸关、嘉峪关并称万里长城“四大名关”,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,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,兵家必争之地。


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指出,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众多关口中十分特殊的一个。万里长城的关口大都以“关”“口”称呼,而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上唯一以“门”命名的著名关口。从字义上看,“门”比“关”更多了一些开放、交流的意味。


这道具有开放交流意味的“门”,正与大境门作为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的地位相契合。


而这里最早的贸易,始于明朝中后期的“茶马互市”。


马匹,在封建社会,既是交通运输工具,又是军事装备。中原由于自然条件限制,马匹常常不能自给,生产、生活、战争所需马匹,大都来源于西部和塞外地区。


而南方盛产的茶叶,具有消食生津、溶解脂肪的功效,深受西北部地区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的喜爱。


于是,在农耕地区与游牧地区的交界地带张家口,形成了茶马互市贸易,即茶叶、马匹互相交换的贸易市场。


明隆庆五年(1571年),明穆宗下诏,在宣府、大同、山西三镇的长城一线开设马市。


宣府,即宣府镇,位于今张家口市宣化区。


马市地点最初在宣府镇张家口堡长城外。马市从六月十三开始至二十六为官市,其后是私市,互市时间长达一个月。


“茶马互市”建立后,张家口优越的地理位置,使交易量大大超过了其他地方的马市。


官市,是限制马匹的交易数额的。具体规定,宣府张家口堡三万匹,大同府新平、德胜两堡一万四千匹,太原府水泉营堡六千匹。


可见,张家口堡一地就占了60%的马匹交易量。


而私市,交易量更大。


据日本学者小野和子考证,隆庆五年(1571年)张家口私市交易总量为马骡牛羊24217匹 (只),是官市交易3倍以上。到1578年时,张家口每年马匹交易量达到4万匹(只)之多。


张家口堡,始建于明宣德四年(1429年),本是长城脚下的军事要塞。随着张库大道一线贸易的不断发展,张家口堡发展成一个具有贸易职能的边境城市,并最终在清代达到鼎盛。


清代户部尚书王骘在为《马市图》作序时称,张家口茶马互市贸易货品为“百货坌集”,互市场所也发展为多处。


互市建立后,来自蒙古高原的牲畜、皮毛、茶叶、药材、毛织品、银器、口蘑、发菜等通过张库大道,运到来远堡市场、西沟市场、元宝山市场,在这里以易货贸易的形式换成丝绸、茶叶、瓷器、白糖、棉织品及小百货等,从张库大道运到库伦(今蒙古国乌兰巴托)、恰克图(今蒙古国阿尔丹布拉克)、毛斯格洼(今俄罗斯莫斯科)等地。


参加互市贸易的有汉、藏、满、回、蒙古、维吾尔、哈萨克等民族,及日、英、法、美、俄等国的商人。这些商人在大境门内外修建了商行店铺1500多家,其中有国外洋行44家,年贸易额最多时达白银1.5亿两。


正因为“茶马互市”互通有无,使张家口堡这座边塞城堡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兴旺。如今,张家口堡也被视为张家口城市的起点。

上资讯网,选靠谱好房
查最新楼盘价格

张团团精选
张家口吃喝玩乐2折起